收货开始,一大早就有人来送货,何雨柱陈言和风青梧每个人都收了几件。
可是一直到十点多钟也没人来卖书画,真是奇哉怪也。
崔心武落得清闲,抽空从何雨柱那儿要了电话,从附近的华丰酒楼订了午间工作餐,然后继续低头看书。
看书是他的习惯,也是他的爱好。
“何爷,您能过来一下吗?”
风青梧有件东西搞不掂,向何雨柱求助了。
“好。”
何雨柱面前的人刚离开,他就往风青梧身后走,走的过程中就看到了她面前木桌上放的一个大罐。
这是一个青花大罐,器型端正,胎体厚重,青花釉色浓艳,一眼真,嘎嘎开门那种。
以风青梧的眼力不至于看不出来,难道是这丫头不敢断代或者不敢出价?
走的近了,何雨柱仔细看了看,青花大罐上是三顾茅庐得画片,人物画的很生动,青花浓艳的釉色中带着铁锈斑,看上去像是釉色中有杂质或者烧坏了一样。
何雨柱一把抓起大罐,轻松翻转过来,果然不出所料,罐底没有釉色,没有款识。
“同志,你想卖多少钱?”
放下大罐,何雨柱开口便问货主,他这儿是收货的,不是鉴宝的,不听故事也不讲课。
“八千,不二价。但是有一条,你们不管是谁,得明确的说出一二三来,绝对不能说一句东西是老的就完事儿,什么朝代的什么特征啊?”
货主是个五十来岁的半大老头,听他说话就是个比较较真得人。他身后还有两个半大老头,他们也不说话。
据何雨柱观察,他们之间对于这个青花大罐的断代有异议,这是找水轩评理来了。
何雨柱略有犹豫就直接开口道:“这是元代青花三顾茅庐图罐。
元代景德镇窑在1278年设立“浮梁瓷局”后,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此时青花瓷采用进口苏麻离青钴料绘制纹样,胎质略带灰黄且疏松,釉面多为白釉或卵白釉,造型厚重饱满。
进口苏麻离青钴料发色浓艳靛青,带紫褐色或黑褐色“铁锈斑”,部分有“锡光”或晕散现象。??
所有特点,您这个大罐全中啊!”
啪啪啪……
何雨柱此话一出货主立马就高兴的鼓起了掌,还挑衅地看向身后两个老头。意思不言而明。
“好!我就说这世上还是有明白人的!”
“不可能,现在的考古记录中元朝的墓葬就没有出现过青花瓷!青花最早就到明代,这是公认的事实!”
“1973年发掘明朝开国将领汤和的墓葬中曾发现元青花罐作为陪葬品,只不过大家对比罐的断代没有达成一致。
有人说它是明朝初期的民窑作品因此才会显得粗糙。先不说汤和那种公卿人物的墓里是否有可能陪葬民窑瓷器?即使有那也必然是沿用元朝制瓷技术,从技术和釉料上来说它也是元青花。
而且它与明朝的青花瓷典型器在器型胎质和釉色上大相径庭,我认为是是元朝青花无疑!”
“好!说的好!”
何雨柱一大段话说下来有理有据,就连货主都为他叫好,而货主身后两个半大老头也是无话可说了。
老头夸了一句,抱着罐子就走,何雨柱也不拦着。
老头走了两步就停了下来,挣扎犹豫了两秒钟,一跺脚又回来了,不情不愿地说道:“说话算话,拿钱吧,让你们捡到宝了!”
风青梧也是学到了,但是她还不太情愿呢,“何爷,这管子胎厚又酥松,画片也不精美……”
何雨柱赶紧掏出八千块钱递给货主,等他转身离开,就一把把这个元青花大罐拿上了楼。
也不怪风青梧,这时候“粗糙”的元青花根本就不值钱,八千块能买一个清朝中晚期的青花罐了。
可是何雨柱却知道它的价值,用不了几年,它就会被炒成天价!
这要是复制了,弄到国外去能坑老外不少钱呢!
这年代古玩界最受追捧的瓷器是明清瓷器,尤其是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精品,以及明代永宣(永乐、宣德)和成化瓷器,同时高古瓷(如宋代五大名窑)的市场关注度显着上升,形成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
而且青花瓷整体的价值还没凸显出来,这时候行家最爱的粉彩,其次是斗彩,最后才是青花瓷。
而元青花的价值在前世的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才得到显着体现,当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约2.3亿人民币创下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纪录 。
何雨柱放好了元青花三顾茅庐图罐,下楼之后就跟风青梧说再遇到元青花记得叫自己。
风青梧吐槽道:“我还没掌握元青花的特征呢?”
“遇到疑似的就叫我,以后教你。”
何雨柱算上前几天从倭国搞回来的两件元青花,还有以前从冼登奎家得到的那一件,总共有四件元青花了。
?全球现存元青花真品数量约为300至400件?,个人收藏数量他算多的了,但是他还想要。
刚刚那个老头家里肯定还有,不过何雨柱可不认为他还会再来,这东西存世量少,可遇不可求。
风青梧感觉很奇怪,元青花和清三朝的青花比起来简直就是顽石比之珠玉,没价值好吧!
而他旁边的陈言却看出了点意思,古玩的价值不一定和精美程度完全成正比,物以稀为贵才是王道!
难道元青花以后有大涨的机会?
那么青花是不是也有被重视的时候?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就是风青梧和陈言之间的差别。
崔心武终于要开张,一个小伙抱着一摞线装书被吴文秀带到了他的面前。
小伙把书放到桌子上,直接说道:“老爷爷,有些书您看看,但是事先说好了,我不卖。”
“嗯?”
崔心武心想你小子是来搞事儿的吧?
小伙子挺精神挺帅气,但是有点自来熟。
“嘿嘿嘿……我不卖,但是我换,你们这儿要是有我能看得上的黑胶唱片,我就交换。”
崔心武压下火气,看了看何雨柱,见他点头才开始看他的古书。
第一本是《金瓶梅》清版的,第二本还是《金瓶梅》还是清版,第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