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心武不怀好意地看向年轻小伙,小伙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家里书很多,我爷爷走了以后就都归了我,我缺钱花,又舍不得卖其他的书,所以就挑了一下。”
旁边的何雨柱倒是很欣慰,这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还可以,有自己的坚持,也有有选择性的~孝心。
他起身上了楼,抱了一台古董唱机和十几张黑胶唱片下来。就等着崔心武给出结论。
那小伙看着何雨柱拿来的黑胶唱片,眼神都发亮了。
这两年黑胶唱片几乎被cd取代了,但是黑胶唱片的收藏却有兴起的征兆。
其实像黑胶唱片这种工业品的收藏就是个情怀,但是就收藏本身来讲,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他就是塑料制品,寿命也就几千次几十年而已。
如此短寿得东西谈何收藏?
它不像是瓷器玉器甚至不如书画,保存好了千年也是光彩依旧。
何雨柱示意小伙可以先试试质量。
小伙也不客气,直接挑了一张民国时期的老唱片放到了古董唱机上,然后用手摇起曲柄?来。
摇了几圈之后,唱片转了起来,唱机发出嗡嗡的发条带动齿轮的声音。
放下唱针,音乐声音盖住了噪音。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
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
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崔心武本来就不待见他,听着靡靡之音,就更加不耐烦,眼前的《金瓶梅》从明朝到民国一共二十几个版本,几乎是集齐了所有版本。
对了还有一本是手抄本,字写的很漂亮,放古代也是书法家级别的。
他把这本书递给了何雨柱,没别的意思,让他看看书法。
【誓海山盟,博弄的千般旖旎;羞云怯雨,揉搓得万种妖娆;醒眼朦胧,细细汗流香玉颗;酥胸荡漾,娟娟露滴牡丹心。】
何雨柱接过来也是一愣神,这是什么意思?小崔思春了,让我给他介绍对象?
“这书法可以吧?”
“哦,可以可以,相当可以,最起码用来写考卷阅卷官会给加分!”
何雨柱赶紧找补,原来是自己像岔劈了,幸好没问出口,否则晚节不保。
这手抄本的《金瓶梅》可以当做书法作品收藏了,要是抄书的人署名就更好了,应该是个名人。
小伙痴迷的听着《夜上海》。
何雨柱批判性的翻看着《金瓶梅》,崔心武递给他的时候,书翻到中间位置,他就顺着往后翻。
翻了大概有十几页,就听到脑海中有一个声音响起。
叮!【温馨提示,宿主所翻看的书籍中含有少量剧毒三氧化二砷,请慎重阅读。 】
哎呀,有人刺杀朕!不对,有人刺杀俺!
不对,翻了十几页系统才提醒,自己又没感觉到,书页里的砒霜含量应该是极低极低的。
而且系统提示说请慎重阅读,那就是危害性很小。
结论是——这不是刺杀。
突然,何雨柱想起了一个故事。
为了印证这个故事,何雨柱把书翻到首页。
【赠与德球先生笑览,元美】
“元美?元美?”
“小崔,有叫元美的人吗?”
崔心武疑惑道:“元美?”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人。
被认为是《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
严世蕃,严嵩的儿子,号称小阁老,字德球,号东楼,小名庆儿,江西袁州府分宜(今江西宜春)人。
野史传,王世贞曾经用严世蕃看书习惯占唾沫翻书的毛病在书上放砒霜暗杀他。
但是好像没什么用,严世蕃是被嘉靖皇帝下令处斩而死的。”
崔心武还没反应过来,卖书的小伙就叨叨叨说了出来,同时他好像还沉浸在黑胶唱片的乐曲里。
这家伙不知什么时候换了一张唱片。
崔心武和何雨柱对视一眼,心中都有点惊诧。
何雨柱赶紧放下手里的书籍,就好像他才知道里边有砒霜一样。
“放心吧,我检测过,里边没有砒霜,银针都没变黑。我估计这是一个书生照着野史故意那么写的。
古人自称时常称名而不称字,这是另一个破绽,也是最大的破绽。”
小伙又开口了。
他显然是深入研究过,说的头头是道。
但是他没想过,王世贞也是要脸的,送这种书怎么能用本名呢?用字就不同了,古人同字的人很多,就算是掩耳盗铃那也得做一下。
而且,书上确实有砒霜啊,三氧化二砷就是砒霜。只不过是量少了一些而已,系统检测都需要时间,这小伙用银针是检测不出来的,除非他把银针一直夹在书里很长时间了。
崔心武信息不完整,他猜不出什么,不过何雨柱都把黑胶唱片和古董唱机抱出来了,意图还不明显吗?
再者说了,小伙抱过来的古书都是真品,其中还有明朝的木活字版本,品相还都不错,最主要的是这些《金瓶梅》它成体系!
“小伙子,你打算怎么喝换法?”
“就这些唱片加上这台唱机吧。”
小伙说的随意,原来还说是换黑胶唱片呢,现在又丝滑地加上了那台古董唱机,脸都不红一下。
崔心武看看何雨柱,何雨柱开口道:“这台古董唱机是民国时期从英吉利引进的,收藏过它的有民国时期的外交部次长,一位省主席的岳父,还有一个倭国商人。
它的价值在三万块左右,至于你的书,值多少钱我就不说了,你心里有数。”
何雨柱拿出来的黑胶唱片都是大众货,没有什么限量版和纪念版,不太值钱,所以他就故意没说唱片的价值。
小伙心知肚明,他在心里想着他能拿出来得筹码。
一狠心,小伙从口袋里取出一本袖珍本《五经全注》来,放到了崔心武面前。
“您看加上这个够吗?”
崔心武拿起书来看了看。
这本袖珍本《五经全注》仅5厘米长、4厘米宽、不到1厘米厚都,但包含的内容可不少,按页数计算大概得有20万字以上。
这种修真书籍通常采用密行细字印刷,字体常小于米粒大小,部分采用活字印刷术制作,但相关技术已失传。 ?
这种书多为考生作弊工具,因科举考试需携带大量四书五经内容,古人将重点内容浓缩于袖珍书中,藏于靴内机关带入考场。
这种书但是有一定的守榜价值。